“未来能源与节能装备协同创新论坛”成功举办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25-06-26 | 【打印】 【关闭】
6月17日下午,由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未来能源技术专业委员会(简称“未来能源专委会”)和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未来能源与节能装备协同创新论坛”在青岛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顺利召开。本次会议邀请各界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未来能源与节能装备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
本次会议于下午两点正式拉开帷幕,未来能源专委会秘书长越云凯主持会议。青岛大学副校长何燕致开幕辞,对各位嘉宾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青岛大学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重点分享了青岛大学在新型能源材料以及节能装备制造等领域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理事长赵震声发表致辞,强调在全球能源转型大背景下,发展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途径。未来能源专委会作为一个开放、合作平台,汇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贡献力量。
(会议现场
主旨报告环节包括上下两场。在上半场报告中,四位专家聚焦未来能源前沿技术,系统呈现了技术成果与应用路径:青岛大学副校长何燕以“碳捕集及碳纳米管制备关键技术与应用”为题,详细阐释了碳捕集技术的规模化突破及碳纳米管在储能材料与工业节能领域的产业化实践,产能效率及产品质量显著提升;能源基金会工业项目主管郑坦从中国工业低碳化项目的前景、路径深入剖析“工业用热电气化助推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实施策略,强调电气化对工业热源替代的关键作用及政策协同机制;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处长张中娟以“纺织行业热泵技术应用现状及展望”为主题,结合本行业案例,突出热泵在降低能耗与碳排放中的规模化潜力;北京博睿鼎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越云凯则聚焦“二氧化碳储能技术研究进展及产业化”,分享了超临界CO₂储能系统的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路径,为能源转型提供新思路、新方案。
(报告现场1)
在下半场主旨报告环节,四位专家围绕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展开深度分享。中国石油大学巩亮教授从深层煤炭原位气化、以及油气、地热、天然氢气的开发利用技术等四个方面,系统阐释了“深层地质能源开发技术体系”;冰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技术部长毛国良以工业热管理技术为核心,结合政策背景、市场需求与实际应用案例,突出其在推动低碳绿色未来中的关键作用;中科院理化所博后宋衍昌结合CCUS,揭示了二氧化碳工质化在制冷、发电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其相变调控方案显著提升系统能效;青岛德固特节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部长金延超详细介绍了公司在空气预热器、余热锅炉等高温节能装备的创新成果,并提出在未来能源课题上关于储能、燃氢等方向的思考。
(报告现场2)
在本次主旨报告环节中,与会专家展示了未来能源及节能装备领域的前沿成果与产业实践,覆盖“碳捕集-能源替代-储能利用-装备升级"技术领域,通过详实数据和案例,彰显产学研深度融合对碳中和目标的驱动价值,为构建多能互补的新型能源体系提供了产业化路径。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促进会赵震声理事长代表专委会为四位行业专家颁发聘书。其中,海信日立党委书记兼常务副总裁张文强、青岛大学副校长何燕获聘为未来能源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石油大学巩亮教授、冰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部长毛国良获聘为未来能源专委会会员。四位来自产业界和学术界的专家加盟,丰富了未来能源专委会行业专家库,在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及产业化应用等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聘任仪式)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未来能源专委会主任张振涛在会议总结中,首先对青岛大学、青岛德固特节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赞助支持表示感谢,并高度评价了各位专家在碳纳米管、热泵、二氧化碳储能、工业热管理等节能技术的精彩报告,以及对未来能源与节能装备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期待未来与各界同仁有更多的合作交流机会。最后,张振涛主任表示,未来能源专委会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未来能源与节能装备的研发创新及产业化进程,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来源:微信公众号“FETPC能启未来”